最近,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可不太平,接二连三出现银行倒闭。
倒闭自然和银行自身风控水平、经营情况有关,
但在本次倒闭潮中,躲不开的一个银行业固有名词叫“挤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也就是指大量储户一股脑儿拥挤到银行,取回存款的现象。
一旦爆发挤兑,金融从业人员往往会瑟瑟发抖。
但可能有的人会说,取回就取回呗,自己的钱还不让取啦?
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你知道金融从业人员为什么会如此担心银行出现挤兑吗?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美国的硅谷银行遭遇流动性风波,引发挤兑风险,最终轰然倒闭。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08金融危机的那一幕。
说起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可不是小角色,
已经有近40年历史,而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位列美国银行业的第16位。
这么一家规模不小的银行,
为什么会出现危机呢?
这就要从银行的业务模式说起,
传统银行的赚钱方式,主要是依靠存贷利差。
一方面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并支付利息;另一方面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收益较高的产品,比如发放贷款,或者购买债券等等。
两者之间的利息差即是银行的收益。
硅谷银行就是一家传统银行,它的赚钱模式大抵也是如此。
彼时,美联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硅谷银行吸收了大量低成本的存款,利息在0.25%左右,存款期限也不长。
硅谷银行吸收的存款,也不可能就揣在兜里,
除了发放一些长期限的贷款,还会用这些钱购买大量的风险较低的证券,比如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证券等产品,而且期限很长,大部分在10年以上。
可见,硅谷银行获取的存款期限较短,而发放贷款或者购买资产的期限较长,这就是期限错配。
过于严重的期限错配,也为硅谷银行埋下了隐患。
此外,与传统大型银行不同,硅谷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
他们为这些科技公司提供信贷资金。
而在提供资金的同时,硅谷银行还会用自有资本买入这些科技公司的部分股权。
随着这些科技公司成长壮大,股价上升,硅谷银行在收回贷款的同时,还能获得可观的股权投资收益。
而不少科技公司为了感谢硅谷银行的投融资支持,还会把赚的钱存在硅谷银行。
一切看上去挺美,殊不知事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由于前期放水太狠,美国物价飙升,
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开始不断大幅加息。
此时,美国经济也出现衰退,硅谷银行发放的贷款遇到了问题。
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众多高科技初创公司在市场上很难融资,经营也出现了困难,就不得不把存款从硅谷银行中取出来。
这样就导致硅谷银行大量存款的流失。
而因为美元加息,一些储户就会把存款拿出来去买高息的债券,对硅谷银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期限错配,硅谷银行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就进一步造成财务上捉襟见肘,于是,硅谷银行不得不抛售手头的证券来补充资金。
但是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市场利率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硅谷银行持有的这些低收益的证券根本卖不上价格。
硅谷银行不得已只能亏本卖,卖出210亿证券就亏损了约18亿美元。
消息传出来,市场嗅到了风险,于是闻风而动,大家纷纷去硅谷银行取回自己的存款,局面骤然恶化啦!
这就是挤兑风险,
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玩意会传染。
市场被吓坏了!
挤兑不仅会造成一家银行倒闭,甚至可能波及整个金融业。
监管部门肯定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该怎么办呢?
随着危机的爆发,硅谷银行也挣扎过,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最终,硅谷银行的自救措施都宣告流产。
由于资不抵债,流动性不足,硅谷银行没有躲过倒闭的命运。美国监管部门指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接管。
对储户来说,好消息是客户的存款在银行是有保险保障的,
然而根据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每个账户最高承保额是25万美金,
但不少企业在硅谷银行的存款数额都大大超过这个数,25万只是杯水车薪。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会出售硅谷银行的剩余资产,用于偿还储户的钱。
总之,硅谷银行的倒闭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简单地说,就是加息引发的流动性危机。
而一家银行倒闭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由于目前监管已经出手,
美联储联合财政部推出一项救市计划,银行可以通过抵押证券,从美联储获得等同证券面值的贷款资金,贷款期限最长是1年。
通过美联储提供的贷款资金,
储户可以全额获得他们的存款。
救市方案一定程度上会阻止危机的蔓延,遏制恐慌情绪。
但是事情似乎并没有完全结束,
未来会怎么样?
谁说的准呢。
你看那只蝴蝶,只是扇了扇翅膀……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吧。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尔街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