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即将来临之际,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古迹寻踪丛书”,含《佛像:永恒的微笑》《碑刻:凝固的墨迹》《古塔:耸立的骄傲》《亭台楼阁:千姿百态的俊美》四部。
以古迹生成时间为序,“古迹寻踪丛书”从古建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推崇的大型图录《中国文化史迹》里,选取81处颇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存,按佛像、碑刻、古塔和亭台楼阁四大主题,重新梳理年深月久的旧图照,遴选出最初较为完整状态的珍贵照片,一批100年前绘制的反映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的线描图,展现每处古迹的来龙去脉。
(资料图)
每本书颇具新意地在正文内容之前介绍每个主题相关文化常识,引领读者进入古迹现场,从地理、历史、美学等角度解析其千百年来沧桑历史,描述现今保存状况。
比如,《碑刻:凝固的墨迹》里,位于云冈石窟第11窟的《太和七年造像题记》,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是魏碑体早期经典作品,标志着魏碑的诞生。《太和七年造像题记》为磨壁石刻,是云冈石窟题记年代最早、文字内容最详细,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题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派以魏碑为代表,南派则是以二王系统(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南北书法流派相对独立。 《太和七年造像题记》是魏碑体早期的经典作品,但究竟何人书写, 后世研究有不同说法,没有定论。书中认为,这出自当时的名家。字形直接承接汉隶,但有重大变化,楷隶并存,方圆并施,更显端正平顺 ;用笔上,点画多变,朴实苍劲 ;分布上,自然沉稳 ;整体风格显得浑厚古拙,端朴高古,寄巧于拙。近年来,大同地区相继出土一大批墓表、墓志、造像题记等,包括《太和七年造像题记》在内的早期魏碑,渐渐显露在世人面前。“考古,永远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是江南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塔,也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与古老苏州象征。据介绍,塔身内部为套筒式回廊结构,四面开有壸门,木梯设在两层套筒之间的回廊里,为浮搁活动梯,样式属于唐、宋建筑手法的过渡时期。每层壁画为彩色芍药、湖石等图案,色泽鲜艳,技法带有典型的宋画特征。塔身内壁外圈中段,也有罕见的束花装饰。
据“古迹寻踪丛书”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有关中国文化古迹“四大名著”:一是法国学者沙畹《华北考古图录》(1909),二是日本学者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雕塑篇》(1915),三是瑞典学者喜龙仁《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塑》(1925),四是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中国文化史迹》(1939-1941)。
其中,《中国文化史迹》图片最丰富、涉及史迹最多、解说最为详尽,可说是集大成之作。之前上海辞书出版社曾推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史迹》中文全译本(附踏查校记)“典藏版”与“精装版”,受学界好评。正如陈从周所说:“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四十年来未能去怀。”
历百年时代巨变,《中国文化史迹》所反映的史迹和文物,已有很大变化,其中多数史迹和文物基本完好保存至今,但也有部分由于各种因素,已不存或已损坏。因此,最新面世的“古迹寻踪丛书”带读者重返历史现场,并解析考古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尔街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