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专家周秦:昆曲是苏州的门面 视焦点讯

2023-07-03 21:18:11 来源:扬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日,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昆曲之美——昆腔音乐与度曲”图书分享活动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大家美育课”书系《昆曲之美》作者之一、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周秦,细数昆腔源流,详解昆腔音乐,与读者共赏昆曲雅韵。

《昆曲之美》是“大家美育课”书系中的一册,凝聚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秦等十位中国戏曲研究专家的精品昆曲课程,从昆腔的起源、特征谈及昆曲的经典唱段与鉴赏技巧,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普及昆曲知识,带领读者领略昆曲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之美的意蕴。除《昆曲之美》外,“大家美育课”书系还包括《艺术与审美》《敦煌的艺术》《〈红楼梦〉的意蕴》《博物馆审美》等四册,已全部由译林出版社于5月推出。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被誉为“中国非遗之首”“百戏之祖”。我国戏曲种类繁多,为何昆曲首屈一指?周秦教授分享会伊始便给出了答案:“昆曲艺术是一种成熟完美的综合性艺术,它的遗产价值体现在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在文学中,昆曲的许多剧本,如宋元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元杂剧《单刀会》《风云会》、明清传奇《牡丹亭》《长生殿》,都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不朽之作。在表演体系中,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也是其他所有剧种学习的对象。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此外,昆曲艺术在2001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我国首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昆曲界、戏曲界自身,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因此,昆曲不仅是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承载着美的追求和思考,也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国家品牌。“有我们的努力,昆曲五十年内死不了。”周秦在现场说道。他强调了守护昆曲的决心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昆曲之美,无与伦比,这几乎是基本常识,人所共识。”他号召大家一起守护昆曲,“一起守护我们文化的根”。

周秦集丰硕的戏剧理论成果与丰富的昆曲教学经验为一身,长期致力于传播昆曲艺术,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昆曲、热爱昆曲。早在1989年,苏州大学开设昆曲艺术本科班,他就是负责人,同时还承担了度曲、昆剧乐队、诗律学、昆曲通论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在苏州昆剧院于2004年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中,担任首席唱念指导。先后获苏州市政府颁发“昆曲评弹传承荣誉奖”,以及文化部授予的“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称号。他的昆曲艺术课被列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网络上公开展示后,吸引了众多的昆曲迷。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携笛走遍大江南北,把昆曲之美带给中国年轻一代,身体力行地传播着昆曲。

“昆曲是苏州的门面。”周秦说道。早在元末明初,大约14世纪的时候,昆山腔已经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今天的苏州昆山一带产生了。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后经魏良辅改革,昆曲成了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虽然在明代中叶前,昆山腔并不流行,魏良辅在《南词引证》中列举了当时江南流行的五大声腔,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弋阳腔,但他话锋一转,说“惟昆山为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也称赞昆山腔说:“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可见昆山腔清丽婉转,优美宜人。

在周秦看来,“昆曲首先是一种戏曲声腔,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这是昆曲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昆曲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根本特征。随后,他详细解释了昆腔音乐的四大要素与文献载体,并从选牌联套、填词订谱等多角度介绍度曲,为在场的观众上了一堂内容丰富、节奏紧凑的昆曲通识课。

在介绍昆腔音乐的四大要素时,周秦声情并茂地完成了场景还原,并演唱昆曲经典唱段。此外,还详解文学选段中对于昆曲的引用,展示了明清留下的曲谱、戏文和画作,将集中呈现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最高审美形态的艺术作品融会贯通,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真正呈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之美。

如今的年轻人,如何接触、了解和传承昆曲艺术?周秦介绍道:“作为第一步,保存昆曲作为诗之一体的最优秀的精华部分,同唐诗、宋词、元曲一道传之子孙,使后人能像熟知李白、苏轼、关汉卿一样地熟知汤显祖、洪升,熟知他们的名作《牡丹亭》《长生殿》,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当能够而且必须尽力做到的。”

据译林出版社编辑介绍,同《昆曲之美》内容编排一致,“大家美育课”书系均是各领域大家学者结合自身美学涵养和美育实践,为大众读者所作的美育通识读本。《艺术与审美》中,叶朗、楼庆西、王一川等十数位学者,提纲挈领地讲解绘画、建筑、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门类,提炼中华精神与中华美育精髓。《敦煌的艺术》中,樊锦诗、赵胜良、荣新江等十数位敦煌学专家,从丝绸之路到数字敦煌,从壁画、彩塑到音乐、舞蹈,讲透敦煌艺术的方方面面。《〈红楼梦〉的意蕴》中,刘勇强、张庆善、苗怀明等知名学者,从贾宝玉、王熙凤等具体人物到《红楼梦》的心理、语言艺术,精讲中国奇书《红楼梦》。《博物馆寻美》中,丁宁、王加、张敢、孙晶4位知名学者解读,揭示艺术珍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带领读者领略博物馆之美,探寻文明发展之路。

校对 陶善工

关键词:

上一篇: 2023年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最新调整通知 世界今日讯
下一篇: 从工地技术员到实业企业家!他的创业之路不寻常 世界看热讯